有人欢喜有人愁。
1
年终奖“火热”
春节越来越近了,对打工人来说,年底最大的期盼莫过于三个字:年终奖。
遥想2023年初,河南一公司的年会上,6100万现金在舞台两侧堆成小山,员工成捆领取。
这场年会上,最高单人奖为500万元,共有3名业务经理获得:
几个人才能抬得动,会后由专人护送获奖者回家。
此外,公司还为一线员工发放奖金:
给你十几分钟,台上都是百元大钞,你数多少钱,就都是你的,所有员工都可以参与,去年有人数了35万。
这阵仗,看过的都直呼:壕气!
今年,一些大厂也早早地公布了年终奖方案。
典型的是京东。12月23日,京东就发布了2024年终奖发放计划:
算下来,超2万名京东客服月固定工资将大幅提升,实现全员平均涨薪2个月。表现最好的员工年底则可获得8倍或以上的月薪年终奖。
东哥给力,小马哥也不甘落后。腾讯年终奖发放时间为除夕夜,绩效考核分为“突出”、“良好”和“欠佳”三档。获得卓越评级的员工,除了常规的薪资收入外,还将额外获得相当于5个月甚至更多的月薪作为年终奖励。就算是表现欠佳的员工,也能获得1个月左右的年终奖。
还有字节跳动:
现金奖最高为3个月月薪,绩效突出的员工还会获得绩效期权。而且,字节跳动扩大了绩效期权的计算基数,增加了发放股数,并提升了激励月数上限?。
美团:
基础年终奖为3.5个月月薪,乘以绩效系数,最高可达2倍。
阿里:
大多数员工的绩效为3.5,对应3个月薪资的年终奖,再加上年底双薪,总计4个月的奖励。表现优秀的员工(3.75及以上)有望获得6个月甚至更多的奖励。
除此之外,百度、网易、华为、快手等企业也公布了2024年的年终奖情况,看起来都还可以。
互联网大厂固然大气,但要说发年终奖最猛的,还得是海运行业。
据媒体报道,2024年底,台湾航运巨头长荣海运向员工发放了20个月的年终奖金。
过去的一年,全球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,航运市场出现了久违的运价回升。2024年前三季度,长荣海运税后净利高达1087.54亿元,同比暴增239.4%。
这不是长荣海运第一次发这么多年终奖:
2020年,长荣海运员工平均拿到了10个月的年终奖。
2021年,长荣海运豪发40个月的年终奖。
2022年,长荣海运年终奖进一步提升至45个月。
2023年,运价大幅回落,但长荣海运依然发了4到5个月的年终奖。
算下来,近五年里,长荣海运累计发放了120个月的年终奖,相当于普通员工干5年拿了15年的薪资!
网友直呼:哪里找这样的“神仙企业”?
2
裁员潮“冰冷”
并非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领年终奖的喜悦。
过去的2024年,一众互联网企业都在裁员。就在前段时间,还传出keep裁员10%-15%的消息。
视角再大一点,不止国内,据统计,2024年全球各大科技公司裁员约15万人,包括苹果、谷歌、微软、IBM、特斯拉、思科等大厂。
无数打工人被迫重新走上求职的道路,就连清华姚班的硕士毕业生都沦落到去做大厂“外包”。
要知道,清华姚班素有“半数英才在清华,清华半英在姚班”的美誉,全国奥赛大神和每个省理科高考前三基本都在这个班。
搁以前,姚班混得最差的,一毕业都有百万年薪。谁能想到,如今却沦落到做外包。
感受到这份寒气的,还有金融行业。
国家统计局第四次普查公报显示,2023年末,全国金融业从业人员总数1235.5万人。与五年前相比,这个数字减少了582.5万人——这也是第三产业中唯一从业人员出现负增长的行业。
其中,变动最大的是保险行业,从业者锐减578.2万人。
除了保险,其他金融从业人员也不太好过:
券商,80%以上的券商管理层年度薪酬总额下降。
基金,光2024上半年,离任的基金经理数量就达165人,创近9年来的同期最高水平。传闻中,基金公司的薪酬峰值已从1500万元一路降至120万元,缩水90%以上。
银行,2023年有20家银行的人均薪酬同比下降。其中,人均薪酬降幅超过6%的上市银行共有6家。还有不少银行向员工“反向讨薪”。
更萧瑟的是汽车行业。据媒体不完全统计,2024年至少有18个汽车品牌裁员,还有一些已经徘徊在倒闭边缘。其中包括高合、合创、哪吒、极越等。
就连保时捷也不例外,正式员工裁10%,外包员工裁员30%。
华尔街日报曾统计过,2018年的时候,中国有超过487家电动车制造商。但到了2023年,能正常经营的新能源车企仅剩下40多家,近90%的车企都消失了。
这还不是终局。根据马斯克对媒体的说法,他认为未来,只有10家最优秀的汽车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。
有人领到了20个月的年终奖,有人被裁后20个月还没找到工作。你看,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。
3
为什么要发年终奖?
年终奖这玩意,并非是现代社会的专属。
在中国,年终奖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,当时称为“腊赐”。皇帝在腊月会给文武百官发放年终奖,包括钱、肉和米等实物。
按照官员的等级不同,年终奖的数量也有所不同。例如,大将军和三公可以获得钱20万、牛肉200斤、粳米200斛,而虎贲郎和羽林郎则分别获得3000钱。?
这啥概念呢?按购买力折算,大将军、三公获得的年终奖差不多有十万元,最少的虎贲、羽林郎也过万。放在当时,大将军和三公的年终奖已经超过了全年工资,福利可谓丰厚。
在国外,现代意义上的年终奖则起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美国。例如1902年圣诞节,摩根大通给每位员工额外发放了一笔全年工资作为年终奖。这个举动后来逐渐成为惯例。
那么,站在企业的角度看,为什么要发年终奖?
一是激励员工。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。在古代,高额的腊赐,既是对官员们过去一年辛苦办公的嘉奖,也勉励百官来年继续加油。放到现代社会,年终奖是对员工一年来辛勤工作和付出的肯定与回报。通过这种方式,可以增加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度和归属感,从而增强员工的忠诚度。
二是法律规定。根据《劳动法》规定,年终奖属于工资总额的组成部分。也就是说,公司在设计薪酬福利体系时,需要综合考虑年终奖与日常工资的比例和平衡。当然,具体来看,?年终奖的发放标准和方式因公司而异,通常取决于公司的业绩、员工的绩效表现以及市场情况等因素。
对一家企业而言,成本和效率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。如果能提升效率和业绩,别说年终奖,老板甚至能给销冠端茶倒水。
归根结底,年终奖也是一种“共赢”思维的体现。刘强东就曾提过一个“三毛五理论”:
如果有机会赚一块钱,我们只拿走其中的七毛,三毛留给合作伙伴。这七毛中三毛五留给员工福利和年终奖,剩下的三毛五留给企业未来的发展。三毛留给合作伙伴,合作伙伴会跟着京东,三毛五留给团队,团队愿意跟着京东。
4
尾声
年终奖的变化背后,也反映时代的变迁。
上个世纪末,最期待年终奖的可能是外企员工。彼时,以宝洁为代表的消费品外企如日中天,但到了2020年,我国家庭日化产品市场前三位全部是本土产品,当年独霸天下的外资品牌已经黯然失色。
过去十年,最期待年终奖的变成了互联网行业。2014年,阿里的上市诞生了一万多名千万富翁,阿里P9们买房子就像买白菜。那时候,哪个农家小子能进互联网大厂相当于“光宗耀祖”,够他爹在村里吹一个月的牛。
但时至今日,这种好运已经不复存在。随之而来的,是流量见顶,是收入下滑,是剧烈转型。过了35岁的大厂打工人开始战战兢兢,有些甚至惨遭淘汰,送起了外卖,开上了滴滴。没办法,高收入工作没了,但房贷车贷还在,家里的父母、老婆和孩子,也都要生活。
如今还期待年终奖的,是少数硬核科技行业,半导体、数字芯片、AI……
历史的主角一直在变。唯一不变的,就是变化。